第一百零六章 上升通道_康熙四十年
笔趣阁 > 康熙四十年 > 第一百零六章 上升通道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一百零六章 上升通道

  胤禛迟疑了一下,还是道:“现在这种情况,不也是挺好的,各有职司,各尽其能。”

  “而且咱们无论是大学士也好,六部尚书也好,不过是分类满汉两位主官而已。”

  “在级别上他们也算是平级,没什么不好吧。”

  稍微有点不忿,略带嘲讽,胤禵道:“四哥,有个最基本的问题,你恐怕忽略了。”

  “满人的人口总数是多少,而汉人的人口总数又是多少?”

  …………

  胤禛也有点编不下去了。

  有点羞恼的说道:“十四弟,这事儿你追着我问也没用,现在还是皇阿玛当家做主。”

  等的就是你这句话,我可是比你自己还要了解你以后的走向。

  先把话茬留下,省得将来翻脸不认,胤禵想到。

  “皇阿玛当家做主怎么了,作为皇子,咱们同样也有为朝廷出力的职责。”

  “任用满臣的时候,需要瘸子里面选将军。”

  “任用汉臣的时候,需要在将军里面选瘸子。”

  “这就是所谓的满汉一体?”

  胤禵这是明显又开始唱高调了,反正没什么太出格的话。

  内容都是康熙讲过的,所以根本也不担心别人来抓小辫子。

  对于上升通道这个问题,古往今来就没有公平过。

  最开始的时候,官僚阶层几乎被垄断。

  其选拔制度,是和皇帝世袭一样的继承制度,只有官二代能当官。

  在唐宋时期,发生了重大的变革,就是考试。

  通过相对公平的全国一张卷子考试,来给相对底层的民众开了一道门缝。

  总体而言,这个制度的执行还是比较严格和公正的。

  即便是宋高宗时权倾朝野的秦桧,想给给自己的侄子和孙子,通过不正当手段,谋取状元之位,也是没能够实现的。

  有一利就有一弊,自古亦然。

  科举考试虽然能够解决一部分人的上升通道问题,但也只能解决这些了。

  每个人也好,每个物品或者制度也好,只能解决其能解决的问题。

  对于这个范围之外的事务,基本也是无能为力。

  通过科举考试就能当官,以及朝廷对于这部分通过考试人的优待,也进一步扩大了特权阶层。

  对于底层民众的剥削和压迫,日益加剧。

  而科举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,辟如八股文。

  这玩意儿的起点,是北宋时期的王安石,当时提出的观点是废诗赋取经义。

 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,以后考试的时候,大家就不要把诗词之类的东西往上写了。

  考试的内容会被限制在儒家经典,这个比较有限的范围内。

  按照这个逻辑来理解的话,其实相当于王安石给科举考试制定了一份考纲。

  当然这份考试大纲还只是一个初级阶段的范围内容,没有今天的详细。

  之所以这样做,也是出于无奈。

  毕竟考试的时候,大家都是诗词来一首的话。

  到底是考学生,还是考阅卷老师,这个就有点说不清楚了。

  没有一定的标准,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,阅卷老师的自由裁判权会很大。至于到最后,能不能取中,就得多烧香拜佛,多许许愿了。

  最好的结果,就是祈求老天保佑,考生的答卷和阅卷老师的审美比较一致吧。

  随机性,太他特么的大了。

  当然这只是个开端,意义是重大的,但是实质作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。

  因为,大家放弃诗歌之后,开始改写散文了,内容上还是特么的很自由奔放。

  直到南宋时期,才开始形成八股文的雏形。

  有定格律,首有破题,破题之下有接题……

  简单来讲,就开始从抒情散文,逐步转变为议论文。

  元朝的话,就跳过吧。

  明朝洪武三年的时候,朱元璋颁布圣旨,规定了改朝换代之后,科举取士的方案,需要沿袭宋朝经义制度。

  这项科举考试的执行方案,就是这么传承下来的。

  最终的完善,实际上是发生在成华年间。

  制定了非常严格的考试内容,以及格式选择。

  破题、承题、起讲、入手、起股、中股、后股、束股。

  到这里,基本上也就达到了巅峰时刻,清承明制,也没什么太多的改进。

  在几百年的历史中,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。

  刚开始王安石提出对科举考试的改良建议,其主要目的肯定不是为了限制思想的发展。

  而应当是,改变自由散漫的答题和阅卷方式,增强科举制度的公平性。

  只是再后来的演进过程中,由于士大夫阶层的意志发生了变化。

  想要通过对于科举考试的干预权,来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。

  通过对科举考试形式的改变,掌握了人才的选拔标准,进而影响考试的结果。

  把自己想要选中的人,统统划定在能够中举的范围之内。

  这种方法是非常行之有效的,不用对某一个体进行单独操作,只需要定标准就可以了。

  看似非常公平,实则就是暗箱操作。

  当然,这玩意儿并不只发生在古代社会。

  举个简单的例子,就是某些大城市的落户标准,或者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。

  其中有一条必选项或者优先项的条件,就是所谓海外留学背景。

  这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。

  看看这条标准的字面意思就知道,这是一个针对特定对象的优先条款。

  据说是有个五百名还是一千名的排名大名单。

  不过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,在这些名单上的海外院校并不一定就比国内的院校更强。

  排除了选拔更优秀人才这一条,就可以很容易分析出来。

  海外背景这一条,实际上是在筛选出身以及家庭条件。

  对于处于大多数地位的中产以下人群而言,争取更多的实际上是国内排名靠前的院校学科。

  比如面向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一百所左右的高校,或者后来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。

  其实,就皇帝本身而言,是不愿意见到一个比较团结稳固的士大夫集团的。

  皇权和士大夫阶层的相互斗争,基本上就没有停止过。

  而上升通道,作为双方最重要的抓手,基本一直处于斗争的核心地位。

  胤禵想要改变朝堂的格局,最重要的两项内容就是,康熙的支持,以及对于底层民众上升通道的影响力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d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d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